欢迎访问外国语学院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外国语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周桂君教授做题为《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研究方法》学术报告

作者: 刘玉环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发布时间: 2021-11-16

为提升外语教师翻译研究方向的教科研能力和素养,外国语学院邀请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桂君教授于111013:3015:30在七教十三楼报告厅举行了题为《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研究方法》的学术报告。

周桂君教授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仿吾青年学者”,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经典翻译与传播、语言接触与演变、英汉修辞与文体;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等;在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CSSCI以上级别论文40余篇;曾获部级“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奖”“吉林省高校新世纪人文社科优秀人才”“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

报告首先从宏观层面分析了当前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介绍了翻译研究的路径和方法。中国亟需开展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交融互鉴。翻译研究需解决学科建设问题、满足现实需要、提升个人思想和智慧等。

随后,周教授以《道德经》英译研究为例,对三个权威英译本的风格特点、海外传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重点分析理雅各1891年译本、韦利1858年译本和米切尔1989年译本的异同及其在海外受欢迎的深层原因,从而探索出中华优秀典籍外译的内在规律,使与会师生从微观层面直观了解了中华优秀典籍翻译的研究方法。

该研究通过使用语料库数据统计工具,对构建的《道德经》汉语本与三个英译本的平行语料库进行数据分析,由于译者自身及其翻译背景的多样性,三个译本在词汇丰富度、词长和词汇复杂程度、句长和句子结构、篇章衔接与连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理雅各选词正式严谨,表达地道,书面语特征显著;韦利用词灵活多变,句式结构复杂,语篇流畅,可读性强;米切尔选词通俗易懂,句子短小精炼,口语化趋向明显,易于读者阅读与理解。三个英译本翻译风格迥异,得到不同文化倾向读者的认可与欢迎,满足多元需求,促进了老子思想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研究方法》学术报告立意高远,深入浅出,体现了当前中华文化外译战略对翻译教学与研究面临的挑战和现实需要,反映了翻译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该报告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和创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参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参加学习,拓展了翻译方向研究视野,开辟了中华优秀典籍外译的研究领域。

报告由楚永娟副院长主持。除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外,省内其他高校教师代表也参会学习。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大路395号 邮编:130012(湖西校区) 

长春市朝阳区同志街3066号 邮编:130021(湖东校区)

版权所有:长春工程学院